现在是牛市,这事儿估计没几个人会摇头了。朋友圈里晒收益的多了,茶余饭后聊“基”成了常态,券商开户数猛增——市场情绪已经悄悄从“观望”切换到了“上车”。但问题来了:当所有人都开始相信牛市的时候博泰配资,你得警惕,牛市的“黄金期”可能已经悄悄溜走了一大半。
这一轮行情的主角是谁?不是白酒,不是地产,也不是银行这些“老伙计”,而是科技。更准确地说,是科技指数基金带来的增量资金,在疯狂推高A股的科技板块。你去看涨得最猛的,要么是市值最小、弹性最大的“小票”,要么就是那些在主流科技指数里占着大权重的“科技巨头”——比如半导体、芯片这些赛道里的龙头。它们涨,不是因为业绩突然爆发,而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资金,通过ETF、指数基金,被动或主动地“砸”进去。
于是,眼下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科技股投资策略,也可以说是两种“活法”。
第一种,叫“守正出奇”,更像是一种长期主义的布局。
你不追A股里那些被热炒的科技权重,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港股的互联网龙头。没错,它们最近涨得没那么疯博泰配资,甚至有时候看着别人涨自己干瞪眼。为什么?一方面是因为港股流动性相对较弱,另一方面,这些巨头还面临“反内卷”、监管、让利社会等压力,短期业绩弹性受限。
但你算的是另一笔账:这些公司的估值依然合理,甚至偏低。它们有真实的用户、稳定的现金流、强大的护城河。就算牛市结束,进入熊市,以现在的价格持有,也不至于血本无归。更重要的是,一旦市场情绪回暖,或者政策利好释放,这些“压舱石”级别的公司,反而可能成为资金的避风港,迎来价值重估。
这个策略的难点,不在于选股,而在于心态。你要能忍受“涨不过别人”的寂寞,能在别人晒收益时稳坐钓鱼台。它不追求短期暴利,而是追求长期稳健的复利增长。
第二种,叫“搭顺风车”,说白了,就是“博傻”策略。
你心里清楚,现在的科技股,尤其是那些权重股,估值已经不便宜了,甚至可以说有点“高处不胜寒”。但你不在乎,因为你不是冲着基本面去的,你是冲着“后面还有人会来接盘”去的。只要科技基金还在发,资金还在流入,你就相信这波势头还能撑一阵子。于是你果断买入那些被指数“加持”的大块头科技股,等着下一波增量资金把你抬上去。短期来看,这招可能特别灵,收益蹭蹭往上窜,别人还在算PE的时候,你已经赚了30%。
但这种策略的风险,就像走钢丝——你得时刻清醒,知道自己在“博傻”。一旦外部风吹草动,比如美联储突然放鹰、地缘冲突升级,或者市场情绪逆转,增量资金枯竭,这根“接力棒”断了,高位接盘的你,可能瞬间从“股神”变“韭菜”。回撤30%?50%?都不是不可能。所以玩这一手的人,必须设定好退出机制,涨得越猛,越要警惕,随时准备“跳车”。
所以,现在的牛市,看似热闹,实则暗流涌动。你是选择在钢丝上跳舞,搏一把短期高收益?还是沉下心来,布局那些“不那么性感”但更扎实的资产?这不仅是策略的选择,更是投资哲学的考验。记住:当所有人都说“这是牛市”时,比相信更重要的是——清醒。
风险提示:文中的看法仅供交流,不构成你的投资建议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谢谢点赞、转发与收藏,祝您收益长虹!
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